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畜牧业“十二五”期倍增工程建设规划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 录
一、发展条件.......................................1
(一)“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成就..................1
(二)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3
二、总体要求.......................................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6
(三)发展目标.....................................7
(四)主要任务.....................................8
三、区域布局......................................12
(一)总体布局....................................12
(二)主要畜种区域布局及发展重点..................12
四、建设重点......................................14
(一)推进四大工程建设............................14
(二)完善四大体系建设............................19
五、保障措施......................................25
(一)加强组织领导................................26
(二)加大资金投入................................26
(三)优化发展环境................................27
(四)加快体制创新................................27
畜牧业作为兵团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增效的产业基础,在保障食品供应、提供工业原料、实现团场增盈农工增收和发展循环农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一五”期兵团畜牧业通过优化畜种结构,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在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和科技推广力度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对团场职工收入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是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兵团党委六届六、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对建成兵团“三大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进一步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兵团“十二五”畜牧业建设“四大工程”和“四大体系”,采取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等措施,实现主要畜产品产量(肉、乳)和综合效益倍增目标,为兵团率先在西部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本规划作为指导兵团各师“十二五”期畜牧业发展的依据,目的是继续优化布局,积极发展标准规模化生产基地,大力推进产业化,形成人居环境、畜牧业养殖和现代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发展条件
(一)“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兵团畜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策和部署,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六大体系”建设,加快调整畜牧业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使畜牧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
1.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实现肉类总产量32.0万吨,牛奶产量44.3万吨,羊毛产量1.1万吨,禽蛋产量4.6万吨,年均增幅分别为16.3%、21.9%、2.1%、10.2%。实现畜牧业产值76.9亿元,较2005年增长90.0%,年均增长13.7%。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3%,较2005年增加6.6个百分点。
2.畜产品优势区域基本形成。围绕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以农一、四、七、八、十二师为主优质奶源基地,以农三、四、六、七、九、十师为主的肉羊产业基地,在农一、六、八师建成一批标准化商品猪场,猪肉供应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奶牛存栏19.9万头,拥有千头以上奶牛场22个;牛羊肉产量达到11.9万吨;生猪出栏230万头,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小区)710个,出栏商品猪占兵团生猪总出栏数的50%以上。
3.标准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引进了明旺、银桥、娃哈哈、雨润、蓝希络等国内肉、乳加工知名企业,天康、绿翔、天润、花园、新农等一批兵团本地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措施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10年,已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1383个,各类养殖专业协会130个,具有一定规模养殖户总数3.2万户,总体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35.3%。拥有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45家,饲料加工企业近20家。肉类产品加工率24.6%;鲜奶工业加工率72%。
4.畜禽良种供种能力和繁育水平逐年提高。依托国家良种工程和良种补贴等项目实施,新建、扩建良种繁育项目31个,牛人工授精冷配改良率达到86%,其中:农区奶牛全部采用冷配技术,肉牛冷配覆盖率达到55%;商品仔猪自给率达到93%;每年推广良种公羊5000头,良种肉用种羊杂交改良率35%,较2005年提高5-8个百分点。
5.动物防疫体系进一步改善。基本完成了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撑三大体系的管理体制分类改革工作,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师级站点13个、团级站点40个,形成了兵、师、团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网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装备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大幅度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平均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
6.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得到加强。建立了兵、部分师和垦区中心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站),完善了饲料、乳品、肉类等质量安全检测设施,开展对兵团辖区内的畜牧业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和肉、奶、蛋等畜禽产品的监督和检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启动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产地检疫能力有所提高。
7.畜牧业科技推广和科学管理稳步推进。草产业逐步向种植、养殖共赢及商品化方向发展。新建商品仔猪繁育场85家,推广奶牛冻精18万剂。在规模化奶牛场全面推广机械化挤奶、全日粮饲喂以及性控冻精技术,开展了兵、师、团三级有关奶牛养殖、生猪养殖、畜禽疫病防控、草原建设、行业执法等技术培训,加强了草原监理、动物卫生监督、牧草种子管理、兽药饲料管理、种畜禽管理、奶业管理等监督执法,对畜牧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8.草原生态保护稳步推进。积极实施退牧还草等天然草场生态保护工程,已累计落实草原承包面积3067万亩,累计围栏草原面积825万亩,共禁牧休牧和轮牧面积762万亩,建立草原防火隔离带700公里,退牧还草工程区的植被盖度较“十五”末提高了10%以上,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
(二)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
(1)新疆跨越式发展和国家对口援建政策带来的机遇
“十二五”期是新疆进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和新阶段,国家在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将对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兵团享受与自治区同等的政策。随着各对口援疆省市援助项目的全面启动,疆内外投资者看好新疆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煤化工、能源、纺织等重大工程建设,将会推动新疆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兵团具有规模化、组织和管理的优势,有条件紧紧抓住“十二五”期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
(2)兵团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
兵团2007年提出加快建设农业三大基地,积极发挥集约化、科技示范作用。在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中强调把兵团建设成以高科技、多功能、可持续、标准化、信息化、工厂化为主要特征的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兵团“十二五”规划提出率先要在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物质保障,而且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最有条件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向多功能拓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产业素质稳步提升的需要
“十一五”期兵团加快建立了奶牛、生猪、肉羊等畜产品优势产业带,优势区牛奶产量占兵团牛奶总产的73.6%;优势区生猪出栏占兵团猪存栏数的82.5%;优势区羊肉产量占兵团羊肉总产的63.7%。建成存栏200头以上规模化奶牛场(小区)132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小区)710个,年出栏500只以上规模化羊场296个,规模化养禽场167个,规模化育肥牛场78个,具有一定规模养殖户总数3.2万户。畜牧业优势区域明显,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产业素质不断提升。
(4)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近三年来,肉、奶、蛋等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激发了团场农工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大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实施扩产计划。预计随着新疆实施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建设目标,以及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政策的落实,使得疆内对农、副产品需求将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重视,畜牧养殖业对提高管理水平、控制质量能力、保护环境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更加紧迫要求,也为兵团发展现代畜牧业拓宽了市场的空间。
2.制约因素
兵团目前已具备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的技术、人员和生产条件,但是肉牛、肉羊产业优势未充分显现,规模化养殖场(区)布局不合理,优质良种供应能力不足,动物疫病形势复杂,龙头企业在国内市场影响力小。尤其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国内肉蛋奶效益持续上升,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新型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畜牧业生产对资源环境约束性也将进一步加大,如土地价格上涨、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等。如何将兵团拥有的畜产品天然品质优良的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以形成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对这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持续增加优质畜产品产量和农工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以优势畜产品产业带为基础,以大企业集团为支撑,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产业化发展、畜禽良种繁育、草原生态保护四大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以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服务、饲草料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四大体系为保证措施的现代畜牧业产业框架,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势区域重点发展。按照“突出特色、注重规模、相对集中”的思路,重点支持主产区和优势区发展。在优势区域,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畜种。
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以农区畜牧业为主,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不断提高良种化水平、资源利用水平、生产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控水平,集中力量扶持对兵团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实现畜产品产量和效益倍增。
坚持草畜平衡。按照以草定畜、增草增畜的原则,在加强天然草原保护的同时,建立稳定的饲草料基地,鼓励设施畜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坚持可持续发展。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在养殖区内优先发展畜牧产业,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在禁养区内严禁养殖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养殖户(场)逐步迁至养殖区;在限养区内限制畜牧业的发展,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技术。
(三)发展目标
经过“十二五”期的建设和发展,使兵团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综合效益实现倍增目标,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到2015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0万吨,其中,牛羊肉产量22万吨,猪肉30万吨,禽肉7万吨,其他肉1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90万吨,羊毛1.3万吨,禽蛋产量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4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
——畜牧业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主要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不断巩固,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50%以上,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率到达80%以上。牛、羊、猪、禽良种率分别达到90%、80%、100%和100%;积极扶持肉、乳龙头企业集团2家,肉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牛奶商品率和加工率达到85%以上。
——对基本草原实行草畜平衡管理,除永久性禁牧外的基本草原草畜平衡实现率达到100%,人工草料地面积达到500万亩(含复播面积),优质干草产量200万吨。实现牧民定居3950户,定居率达100%,牧民定居后人均收入不低于当地农工平均水平。
——到2015年,疫病防控与全国同步消灭马鼻疽;部分区域猪瘟、家畜布鲁氏杆菌病达到净化标准;部分区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达到控制标准;祖代以上蛋鸡场、祖代以上肉鸡场、原种猪场达到净化标准;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化牛场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达到净化标准。
(四)主要任务
1.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推广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模式,引导养殖企业向产业集群发展,严格规范防疫管理。“十二五”期间,新建、扩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小区)800个,使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科学规范养殖场建设布局,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模式和节能减排技术,落实养殖污染防治措施。积极引导农区养殖户近田、近林养畜,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2.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效益
引导龙头企业创建大型畜牧企业集团,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升级产品、树创名牌、开拓市场,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园区。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参与兵团畜牧业生产和经营。
鼓励和扶持农牧企业、专业养殖大户、畜禽营销大户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协会、养殖合作社等,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利用石河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五家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条件,借助喀什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机会,加快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3.提高优良畜禽种源生产能力,保持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加强种畜禽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畜禽引种和良种登记制度。继续完善三级繁育体系建设,优化种畜禽布局,不断提高供种能力及种畜生产水平。鼓励种畜(禽)场与科研机构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做优特色品种,开发地方良种,提高种畜禽场经营效益。利用国家奶牛、肉牛以及绵(山)羊等良种补贴政策,健全兵、师、团三级品种改良服务网络。到“十二五”末,基层配种站点标准化改造率达到100%,冷链仪器设备配备率达到100%,牛冷配比例达到80%以上。
4.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完善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动态监管机制和免疫抗体水平逐级考核机制,强化边境动物免疫、疫情监测和巡查工作,提高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增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进产地检疫制度,规范活畜禽调运、交易、屠宰检疫监管,在农四、九、十师开展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试点建设工作,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规模化养殖场,开展生物安全隔离区试点,提高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水平和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全面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到“十二五”末,将连级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员纳入国家执业兽医管理,通过兵团人才队伍建设,使团场基层兽医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
5.完善饲草饲料保障体系,支持饲料工业发展
切实抓好饲草料种植、草原改良与保护、饲料贮藏和加工等各环节的工作。继续实行季节性禁牧和划区轮牧制度,推广人工改草技术,保证草原的永续利用。大力推广青贮饲料种植与饲喂技术,2015年青贮种植面积要达到200万亩(含复播面积)。继续优化饲料加工生产布局,推进饲料行业科技进步,实现饲料品种系列化、结构多元化;建立健全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加大秸秆、粮油加工副产品和林果业副产品等非粮食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专业饲草生产体系。
6.逐步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完善兵、师、中心团场三级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加大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能力。对垦区内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及重点产地大宗畜产品开展疫病、兽药残留及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定期监控,实现畜牧业投入品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化管理。鼓励畜产品生产企业、养殖小区建立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开展产品认证、产品标识审定、标签标识审核、标签编码管理、标签信息查询等工作,建立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跟踪、伪劣产品可销毁、储运信息可查询的与国际接轨的畜产品编码标准和产品标识管理体系。
7.构建现代畜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以优质、安全、高效、生态为目标,针对不同产区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加强生产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增强畜牧业生产技术的适用性、整装性和先进性。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快推进龙头企业的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开展核心技术、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快速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依托疆内外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各类畜牧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资源,开展多元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推广工作,扩大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覆盖面,切实提高从业者的劳动就业技能和科技素质。
8.积极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游牧民定居工程,提高畜牧业抗灾减灾能力
充分利用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好退牧还草、草场补播改良、高标准人工草料地建设等草原生态保护工程,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生产力水平。加快牧区水利、道路建设以及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体系建设、草原生物灾害防治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国家专项建设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的标准和“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定地先定水”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发展优质草料种植业,实施兵团游牧民定居工程。到2015年,基本实现牲畜转场机械化,提高草原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
三、区域布局
(一)总体布局
北疆垦区主要围绕畜牧业加快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健康高效环保型畜牧业;南疆垦区主要结合林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积极构建农林牧复合型畜牧业;草原畜牧业以保护草原生态为前提,减少放牧牲畜,在游牧民定居区,积极探索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有机畜牧业。
(二)主要畜种区域布局及发展重点
1.奶牛:以农一、四、六、七、八、十二师为重点,支持建设10个存栏3000头以上、平均单产7吨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50个存栏1000头、平均单产7吨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140个存栏500头、平均单产7吨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重点是大力推广全日粮饲喂技术、机械化挤奶技术,做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兵团奶业。
2.生猪:以农一、二、四、五、六、七、八和十三师以及其他师临近城市团场为重点,支持建设2个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生猪基地,10个年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20个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68个年出栏生猪0.5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重点是坚持规模与效益相结合,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为养殖户提供全过程服务,强化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保护环境,提升养殖水平。
3.优质牛羊肉:以农三、四、六、七、八、九、十、十三、十四师为重点,建设50个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牛场,130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羊场。重点是大面积推广高效育肥技术,在饲草料资源丰富的垦区积极发展母畜养殖,鼓励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建立专业化育肥基地。
4.家禽:以乌鲁木齐、五家渠、石河子、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等城市为重点,建设20个年存出栏家禽10万只以上规模场。重点是加强良种工程,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精深加工,达到优质、高效、安全。
5.特色畜产品:细毛羊以农四、五、九、十师及农十三师团场为主,建成5个年产20吨66支以上生产基地,保证兵团优质细羊毛产量稳定在1万吨以上。绒山羊产业以农二师223团、农一师4团为重点,通过加快品种改良,开发选育地方良种,提高生产效率和职工经营收入。肉驴产业重点建设农三、十四师;马产业重点建设农四、六、九、十和十三师的部分团场;牦牛产业重点建设农二、三和十二师的山区草场团场;马鹿产业重点建设农二、四、九师;支持南疆林果业比重高的团场和北疆退耕还林重点团场发展林下养殖业;支持有条件团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鸽、狐、兔、特禽等特色产业。重点是积极拓展市场,完善产业链,支持深加工发展。
四、建设重点
(一)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1.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
坚持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发挥地缘和区位优势,严格遵守国家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促进团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团场和农工双赢的目标。
重点新建、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800个,其中,奶牛养殖场200个,猪禽养殖场220个,牛羊育肥场380个。
到2015年,兵团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其中达到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比例在80%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畜禽粪尿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奶牛养殖场:200个,重点支持存栏奶牛500头及以上,平均单产6吨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主要配套建设全日粮饲喂机械、挤奶设备、饲草收贮设施、疫病预防和诊治仪器以及水电路等。
猪禽养殖场:120个,重点支持年出栏育肥猪5000头及以上、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肉鸡单栋饲养量5000只以上。主要支持购进基本母猪、自动化管理系统、水电暖路基础设施、防疫设备、粪尿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牛羊育肥场:180个,重点支持年可提供牛羊肉在500吨及以上。主要建设饲草料收贮设施、品种改良设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创建品牌等。
2.产业化发展工程
坚持互利共赢、集聚发展的原则。依托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按照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布局,鼓励在优势区域建立专业化合作社、养殖公司,支持企业之间、企业与基地之间强强联合、兼并重组,采取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推动加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到2015年末,猪、牛、羊屠宰分割能力分别达到400万头,80万头,300万头,肉制品产量达到30万吨,肉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液体乳制品产量达到25万吨,固体乳制品达到10万吨,牛奶商品率和加工率达到85%以上。打造肉、乳企业集团2家,创建全国知名品牌1-3个,新疆名牌产品5-10个。
乳制品重点围绕乌鲁木齐、阿拉尔、石河子、奎屯等地;肉制品主要在乌鲁木齐、石河子、五家渠等地。
优先扶持龙头企业自建或参股建设养殖基地,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新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扶持储运冷链物流设施、活畜交易市场,对产品营销体系、HACCP认证和品牌创建给予补贴。
3.畜禽良种工程
充分利用国家和兵团良种工程、奶牛肉牛良种补贴、绵羊良种补贴、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程等项目资金支持,完善兵团优势畜种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现有种畜禽育种供种能力及自主经营水平,加强良种资源种质鉴定和推广,扩大良种改良推广覆盖面。
兵团级:完善良繁检测和运输、服务设备仪器,对各师良繁工作进行规范化的业务指导,并承担对种畜、冻精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纠纷仲裁,对师级畜牧技术人员的培训职能。成立兵团高产奶牛育种管理中心,实行全兵团范围内高产奶牛育种信息化管理,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对奶牛实行统一品种改良规划、统一冻精供应。
师级:按照兵团优势畜产品产业带规划布局,在统一品种改良规划目标的指导下,建立统一的冻精供应、人工授精服务网络,缓解冷配设施日益不足的矛盾,承担师域范围内的种畜、冻精质量检测和配种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等工作。
重点建设23个畜禽种源生产、良种推广、性能监测、科技支撑项目,主要建设优质奶牛核心群5个、畜禽原种场1个、畜禽扩繁(父母代)场16个、兵团奶牛性能检测中心1个。
优质奶牛核心群:要求基础母牛数量不低于800头,群体生产性能、牛奶质量高于国家标准。
畜禽原种场:以完善和提高现有原种猪场为主。
畜禽扩繁(父母代)场:新建种猪场5个,提高供种能力,推进人工授精技术。对现有的种羊场进行改造和提升,在优势区域新建6个,种羊场数量达到28个。新建种禽场5个,基本满足生产所需。
兵团奶牛性能检测中心:在奶牛优势区开展乳成分、体细胞数等奶牛生产数据监测和系统分析,为全面提高兵团奶牛生产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到2015年,兵师团连四级良繁体系进一步完善,使商品仔猪自给率达到95%以上,年肉用种羊供种能力提高到1万只以上。奶牛肉牛优良冻精统一采购,免费发放。
重点支持种畜禽和设备购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技术培训、冷链设施等。
4.草原生态保护工程
以国家推行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契机,结合游牧民定居、退牧还草等工程的实施,加快推进高效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以人工种草、品种改良为主要措施,天然草场全部实行草畜平衡管理。
到2015年末,新增定居牧民3950户,人口1.64万人,需新建住房26.8万平方米、圈舍39.5万平方米;新建和配套抗灾专用饲料地3万亩。规划禁牧885万亩,人工种草301万亩,改良牲畜3万头(只)以上,草畜平衡面积2182万亩,完成22078户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载畜量控制在200万标畜以内,天然草原退化得到遏制,草原植被逐步恢复,草原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牧民定居工程重点解决南疆贫困团场和北疆边境牧业团场的少数民族游牧民固定住所和牲畜圈舍,确保牧民“定得下、能发展、快致富”。
游牧民定居工程分布规划表
师 | 项目团场数 (个) | 定居牧民户 (户) | 定居牧民人口 (人) | 项目团场分布 |
农二师 | 2 | 100 | 326 | 21团、223团 |
农三师 | 2 | 210 | 769 | 托云牧场、叶城二牧场 |
农四师 | 6 | 793 | 3142 | 67团、74团、76团、77团、78团和79团 |
农五师 | 3 | 279 | 1122 | 84团、87团、88团 |
农六师 | 2 | 500 | 2123 | 红旗农场、北塔山牧场 |
农七师 | 1 | 60 | 311 | 137团 |
农八师 | 1 | 87 | 359 | 143团 |
农九师 | 3 | 591 | 2389 | 161团、165团和170团 |
农十师 | 2 | 427 | 1487 | 181团、185团 |
农十二师 | 1 | 238 | 1416 | 104团 |
农十三师 | 3 | 348 | 1617 | 红星一牧场、红星二牧场和红山农场 |
农十四师 | 1 | 317 | 1292 | 一牧场 |
合计 | 27 | 3950 | 16353 |
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分布规划表
师 | 禁牧工程(万亩) | 草畜平衡(万亩) | 人工种草(万亩) | 生产资料补助(户) | 良种补贴(头、只) |
农一师 | 12 | 27 | 7.5 | 503 | 3000 |
农二师 | 80 | 193 | 19.5 | 843 | 2000 |
农三师 | 40 | 99 | 30.29 | 505 | 3000 |
农四师 | 101 | 263 | 48 | 5407 | 3000 |
农五师 | 38 | 139 | 3.12 | 732 | 2000 |
农六师 | 115 | 332 | 30 | 2845 | 2000 |
农七师 | 46 | 110 | 24.8 | 970 | 2000 |
农八师 | 36 | 57 | 18 | 1109 | 2000 |
农九师 | 125 | 243 | 67 | 3708 | 3000 |
农十师 | 67 | 120 | 37 | 2693 | 3000 |
农十二师 | 61 | 180 | 1.36 | 697 | 1800 |
农十三师 | 131 | 346 | 10.06 | 1205 | 2000 |
农十四师 | 33 | 73 | 4.37 | 861 | 1200 |
合计 | 885 | 2182 | 301 | 22078 | 30000 |
(二)完善四大体系建设
1.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1)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手段先进、指挥灵活、反应快捷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监测预警、综合防控和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兽医卫生事件快速处置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
(2)建设规模
完善兵团、师、团三级动物防疫、检疫、兽药饲料监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更新或补充仪器设备,整合动物疫病诊断、监测等现有资源的措施,形成动物疫情信息处理、预警预报、动物及其产品卫生安全和动物疫情追溯系统。
(3)建设目标
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与残留监控,以及防疫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等系统,逐步形成法制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动物保护体系和工作机制,增强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明显提高对兽药质量监察和兽药残留的监控能力,对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追溯能力。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
(4)建设内容
动物防疫基础及冷链工程:加强兵、师团动物防疫站和连级兽医室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与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相适应的实验室设施设备以及疫苗物流冷链,免疫注射、采样、消毒、人员防护等设施设备。重点改造兵团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团级动物防疫站105个,连级兽医实验室50个,并完善已建的3个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程:重点配套兵团动物卫生监督所1个,师级动物卫生监督所13个,团级动物卫生监督分所145个,主要完善三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配备检疫、监督执法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调查取证、交通、通讯等设备;加强产地检疫申报点、动物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在大中型屠宰场、大型活畜禽交易市场建设防疫检疫设施。
兽药质量监察和兽药残留监控工程:重点改造、提升兵团兽药饲料监察所,13个师级兽药饲料监测所的监控能力,完善兵团兽药饲料监察所、师级兽药饲料监察所和中心团场兽药监控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监控设施设备、实施对区域内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兽药质量的监察和对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的监控工作,加强对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督管理。
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工程:以兵、师、团三级畜牧兽医站为主体,构建疫情分析和预警技术平台,及时发布动物疫情预警信息。主要加强兵团本级、3个国家疫情测报站、10个边境疫情监测站、58个边境动物疫情巡检站疫情测报预警网络基础建设,实施动态管理。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快推进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按照2007年、2009年中央1号文件对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的明确要求。健全完善兵、师、团三级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系统设施设备,为各级官方兽医配备识读器、便携式打印机等溯源管理设备。
动物疫病防控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兵团动物疫病防控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包括疫情监测预警信息子系统、疫情应急指挥管理信息子系统、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子系统、动物疫病标识和可追溯子系统、兽用生物制品监管子系统、执业兽医考务管理信息子系统,配置相适应的软硬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和评估能力。加强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
2.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
(1)主要任务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立适应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养殖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倍增双盈目标;研究畜产品市场信息,建立价格预警体系,发挥引导作用。
(2)建设目标
制定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规程4项,培训养殖户10000人次,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率提高10个百分点,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
(3)建设内容
①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推广
编制、印发兵团生猪、奶牛、肉羊、家禽规模养殖标准4项,每年召开一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现场会,在重点师开展专家指导技术培训等。
②畜禽良种推广
新建兵团和13个师奶牛肉牛冷冻精液配送中心,在50个养羊重点团场建设100个绵羊人工授精站点,50个养牛重点团场建设100个奶牛肉牛冷配站点,在20个规模化猪场开展人工授精技术。重点配套库房、液氮容器和服务车辆等。
③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召开2次兵团肉类、奶类加工企业行业交流研讨会,借助兵团光明食品节等大型展销会,建立兵团畜禽产品展示会,以及组织加工企业与养殖企业或养殖协会考察交流学习,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④建立应急管理和物资保障系统
搭建突发动物疫情和自然灾害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兵、师、团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资。在农二、三、四、六、九、十、十三师建设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库7个,重点配备应急交通通讯、疫情处置设施设备、应急物资与运送设备等。
⑤草原鼠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在重点牧业团场,主要推广草原鼠虫害防治及毒害草防控技术,在农四、六、九、十、十三师建立牧鸡、牧鸭治蝗和微生物制剂为主治蝗示范工程,在农四、十师建设以人工招鹰养狐为主要防治手段的草原鼠害生物防治示范工程,在农二、四师建设草原毒害草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在农六、九师建设牧草病害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每个示范工程控制面积不低于10万亩。
⑥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依托兵团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对5个城市和10个重点垦区的牲畜饲养环节、畜产品交售储存运输等环节非法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法行为,以及过期或虚假兽药、畜产品药残超标进行督导检查。主要完善设备配套。
3.饲草料保障体系
(1)主要任务
坚持以草定畜、增草增畜的原则,在大力推广秸秆养畜技术的基础上,建设专业化的人工草料基地,为兵团畜牧业倍增规划目标提供保障条件。
(2)建设目标
到2015年,建立人工草料基地500万亩(含复播玉米面积),其中优质苜蓿种植面积100万亩;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饲草料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饲料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
(3)建设内容
秸秆养畜项目:在粮食主产区和牛羊养殖规模较大的垦区,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建设秸秆养畜联户示范点(场)和青贮饲料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
人工种草以非棉区团场为主,重点支持中低产田改造,提高生产水平,提高优质饲草料供给水平和机械化作业率。计划引进草料收贮运和初加工设备800台(套)。
饲料加工:以现有规模化生产厂为主,重点支持生产线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以及推行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4.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1)主要任务
重点通过鼓励龙头企业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利用信息技术,结合HACCP(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建立兵团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管理体系,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过程的质量关键点,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均可实现追溯性的控制,真实记录、识别和追溯饲料、兽药和疫苗等投入品、活畜的来源和标识、饲养和出栏记录等过程,完成从品种引进到养殖及出栏销售的全过程电子信息数据收集、保存、反馈和处理,保证无公害饲养规范的统一执行,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加强对有机、绿色及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监管力度。
(2)建设目标
全面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示范工作,制定和完善畜牧业标准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支持10家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培训质量安全管理人员1000人次。
(3)重点支持
加强完善检测监督手段及无公害、绿色及有机产品生产基地扶持认证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畜牧业实现倍增发展目标是兵团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指导,建立健全严格的规划管理制度,要围绕总体规划,做好分解指标和计划,建立层层责任,形成发展合力。要求严格按照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科学合理选定示范项目,使示范项目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重点项目的评估制度,针对项目实施效果,及时对规划重点项目进行调整,要符合生产需求和养殖户、企业的意愿。各级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将畜牧业发展目标纳入到业绩考核内容中,要从工作部署、组织保障、政策措施上全力支持畜牧业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
在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支牧惠牧政策的基础上,加大畜禽良种补贴力度,稳定优良种畜禽生产和保障能力。利用兵团本级财务资金,建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滚动使用、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专业合作社、养殖公司以及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水电路、防疫、粪污处理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以及龙头企业集团建立研发中心,引导科学健康养殖;继续实施秸秆养畜项目,完善草业生产体系。积极协调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能力提升进行低息或无息贷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参与畜牧业建设。努力争取国家支持,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政策和强制免疫疫苗经费,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探索创新畜牧业产业化投资和金融服务方式,构建多元化融投资平台,推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制定并出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扶持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聚集,重点支持一批跨区域、市场控制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坚持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和增加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团场增效、农工增收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开拓中亚市场,提升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发挥对口援建机制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依托中国光明食品节、广交会等展销平台,在中心城市建立一批肉、奶、蛋区域性配送中心和销售网络。支持专业合作社、规模基地和大型连锁超市、大企业大集团建立直供采购关系,选择一批诚信、有积极的基地探索网上交易方式,扩大兵团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四)加快体制创新
紧紧依靠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团场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一是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给予龙头企业在建设用地、劳动用工、饲草料地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投资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良种工程,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二是要加快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兵、师、团三级畜牧兽医站,推广一批基层需要的重大先进实用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建设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推广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养殖技术普及。三是加强对畜牧科技人员和农工的技术培训,采取短期培训、岗位培训等办法,提高养殖户专业素质,各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1.5%。四是建立人才奖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实行重奖。
附表1:
2015年兵团各师畜产品规划目标
单位:万吨
产品分类 | 合计 | 一师 | 二师 | 三师 | 四师 | 五师 | 六师 | 七师 | 八师 | 九师 | 十师 | 十二师 | 十三师 | 十四师 |
肉类总产 | 60.0 | 4.37 | 5.09 | 2.70 | 7.75 | 2.73 | 10.36 | 4.89 | 10.86 | 2.95 | 3.55 | 1.75 | 2.50 | 0.50 |
其中:牛肉 | 7.0 | 0.50 | 0.40 | 0.40 | 1.60 | 0.20 | 1.10 | 0.60 | 1.00 | 0.30 | 0.50 | 0.20 | 0.16 | 0.04 |
羊肉 | 15.0 | 0.80 | 1.00 | 1.20 | 2.20 | 0.30 | 2.58 | 1.20 | 0.30 | 2.00 | 1.80 | 0.12 | 1.10 | 0.40 |
猪肉 | 30.0 | 2.80 | 3.20 | 0.90 | 3.00 | 1.70 | 5.20 | 2.00 | 8.00 | 0.40 | 1.00 | 0.80 | 1.00 |
|
禽肉 | 7.0 | 0.20 | 0.40 | 0.15 | 0.80 | 0.50 | 1.30 | 1.00 | 1.40 | 0.20 | 0.20 | 0.60 | 0.20 | 0.05 |
其他 | 1.0 | 0.07 | 0.09 | 0.05 | 0.15 | 0.03 | 0.18 | 0.09 | 0.16 | 0.05 | 0.05 | 0.03 | 0.04 | 0.01 |
牛奶 | 90.0 | 16.50 | 2.00 | 1.00 | 10.00 | 0.20 | 6.00 | 20.00 | 25.00 | 0.90 | 1.60 | 6.00 | 0.80 |
|
禽蛋 | 7.0 | 0.40 | 0.25 | 0.17 | 1.30 | 1.00 | 0.80 | 0.80 | 1.40 | 0.15 | 0.20 | 0.33 | 0.10 | 0.10 |
附表2:
“十二五”畜牧业投资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重点项目 | 投资总匡算 |
一 | 四大工程 | 593100 |
1 |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 | 472000 |
1.1 | 奶牛 | 150000 |
1.2 | 猪禽 | 241000 |
1.3 | 牛羊 | 81000 |
2 | 畜牧产业化工程 | 20000 |
3 | 畜禽良种工程 | 13000 |
4 | 草原生态保护工程 | 88100 |
4.1 | 游牧民定居工程 | 24000 |
4.2 | 草原生态保护 | 64100 |
二 | 四大体系 | 36000 |
5 | 动物防疫体系 | 16700 |
5.1 | 动物防疫基础及冷链工程 | 7000 |
5.2 |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程 | 3500 |
5.3 | 兽药质量监察和兽药残留监控工程 | 2200 |
5.4 | 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工程 | 2500 |
5.5 |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 1000 |
5.6 | 动物疫病防控信息系统 | 500 |
6 | 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 | 7500 |
6.1 | 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推广 | 300 |
6.2 | 畜禽良种推广 | 3500 |
6.3 |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 200 |
6.4 | 建立应急管理和物资保障系统 | 1400 |
6.5 | 草原鼠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 1100 |
6.6 |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 1000 |
7 | 饲草料保障体系 | 8800 |
7.1 | 秸秆养畜项目 | 1800 |
7.2 | 人工种草 | 5500 |
7.3 | 饲料加工 | 1500 |
8 | 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 3000 |
三 | 合计 | 629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