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政务网 无障碍浏览

重庆推动耕地恢复补足 富硒地变“希望田”

发布时间:23年06月26日 信息来源:新华网 编辑:兵团农业农村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

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走进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和蔡家镇,田间地头一片生机盎然。 

江津地处中心城区近郊,是工业强区也是农业大区。面对耕地不足的现状,江津通过“技术分析+现场调查”的方式,对种植效益低的果园地、残次林地、“插花地”等与现状耕地连片地块进行优先恢复。同时,全面梳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后农户自主恢复耕种的地块,利用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等方式,以较小成本和高效方式稳妥、有序、多元化开展耕地恢复补足。 

位于该区蔡家镇福德村的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整治耕地227公顷,惠及1200余名村民,不仅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提升。 

“以前这片土地很碎,有些老百姓常年在外务工,土地便荒废了。”江津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副主任杨万怀介绍。 

2021年1月,项目开工建设。通过实施土地平整、旱改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措施,提高了该地区227公顷耕地的田块规模化率和梯田化率,同时提升了灌溉排水能力,改善了农户的生产、出行条件。 

  “土地整治后,我家的三亩地种起来轻松得多了。以前一亩地一头牛两个人要耕一天,现在机械进场,不到2小时就耕完了。”村民夏先路说。如今,耕地可以用机械,肥料可以用摩托车拖到田边,当地还拉了6千多米的水管,再也不担心灌溉问题。 

该项目还增加了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该村为此成立农业合作社,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种田打工”。“村集体的土地集体种,老百姓的土地自己种,我们利用江津富硒这张名片种植特色农产品,大米能卖到8元一斤,售价远高于普通大米。” 杨万怀说。初步估算,通过新增耕地增产的粮食,每年农民能增收55万余元。 

2022年,重庆开展补充耕地和耕地恢复补足行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积极调度基层力量,多渠道落实资金、强化队伍保障,恢复耕地20余万亩,补充耕地7万余亩。 

近年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健全耕地监测监管机制,强化源头治理,严控耕地流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守住重庆2664万亩耕地红线,该局全面评估39个涉耕区县耕地保护情况,重点围绕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进出平衡、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等“一票否决”事项,形成“七张报表”,支撑耕地精细化管理,全盘研判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全数分析冲击耕地红线隐患问题,严格落实刚性指标考核要求。 

据介绍,重庆通过周调度、月评估、季监测对耕地进行“跟踪式”监管,建立起了一本“点、线、图”相结合的“活账簿”。不仅根据耕地监测情况动态更新数据“点”,实时掌握耕地变化情况,还可以深入分析往年耕地变化“折线”,提前预判耕地流向趋势,避免出现耕地突然大规模流出的情况,同时还能通过“图”上的不同颜色直观反映工作进度、问题类型、涉及行业等,倒逼责任落实。 

重庆还以数字化赋能耕地综合监测监管,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及“互联网+”等技术,构建了“渝耕保”耕地保护监管系统。该系统是重庆在“耕地智保”数字化改革的创新探索,耕地监测网实现了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盯”、网格专员“地面巡”的立体监测体系构建,对耕地变化情况进行一体化全覆盖动态监测。依托该系统,可为部署耕地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对各类监测资源在线调度,实时掌握网格巡查工作态势,实现各项业务“一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