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三师图木舒克市达坂山工业园微咸水再利用芦竹种植项目现场,一丛丛芦竹宛如绿色精灵,从贫瘠的沙土中探出身子。
“上周才20厘米高,今天就已经蹿到40厘米左右了!”新疆腾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芦竹种植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马国庆用卷尺测量芦竹高度,然后拨开芦竹嫩绿的茎秆,仔细查看根系生长情况。“就是这些‘白胡子’,牢牢地锁住了流沙。”马国庆感慨道。
三师图木舒克市常年干旱少雨,土地盐碱化严重,如何让荒芜的盐碱地焕发生机?
去年5月,当地引入耐旱、耐盐碱的芦竹进行试验种植,并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腾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共建芦竹种植试验示范基地。
马国庆至今还记得当时播种芦竹时的忐忑:“这里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这些芦竹真能种活吗?”
“5月份,南疆的气温已经很高了。”马国庆回忆道,“播下去的苗子要是不能及时浇水,很快就会干枯。”为此,技术团队不断调整滴灌浇水频次,逐渐提升了芦竹的成活率。
让人惊喜的是,芦竹在这里的生长速度远超预期,每天能长1至2厘米,短短几个月下来,试验田的芦竹就长到2至6米高,根系深入地下约40厘米,不仅牢牢锁住了沙土,还显著改善了土壤成分。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介绍,芦竹是高抗逆性植物,耐旱耐寒耐涝耐盐碱,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和氮磷污染物,增加地表湿度,是改良盐碱地的理想作物。同时,它的生长速度快,属于多年生植物,种植一次可以收割15至20年。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芦竹的价值远不止生态修复。在当地纺织企业车间里,芦竹还被加工成了高端再生纤维素纤维。“芦竹的纤维素含量在50%以上,是天然纺织原料。以前我们的原料主要依赖棉短绒,现在有了芦竹,不仅成本降低了,产品附加值更高了。”当地纺织企业负责人张政峰兴奋地说。
“芦竹还可以当饲料、作为造纸原料,亩产可达2到3吨。”站在田埂上远望,马国庆指着远处连绵不绝的荒地,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要继续扩大芦竹种植面积,让沙漠戈壁真正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