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服务,是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从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到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再到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农技推广服务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能否真正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效。为此,要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动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开花结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应当是以公益性机构为主、不同类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多元互补的体系。为此,应完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公益性推广服务机构为主体,动员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和教学单位、科技型农业企业、产业基地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融合的互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与营利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协同机制,不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质效。
近年来,短视频、直播等新型推广方式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上逐渐发挥出独特作用。比如,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上,部分农技创作者以农资产品带货为媒介,建立起从农技内容到农资产品的全链条收益机制,使优质农技推广内容得以转化为实际收益,有效激发了创作者的积极性,也使得更多种植户了解到新技术、新产品。依托数字化手段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推动内容价值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形成良性循环,是让农技推广服务更具活力的有效手段。
农技服务,关键在人才。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亟须培养一批素质高、留得住、年轻化的专业对口人才。要着眼人才队伍“引育并举”,一方面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定向招录”的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农技人员的队伍;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和培育乡土科技人才,依托职业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单位,开展技能培训等服务,提升生产一线的人员素质。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提升待遇、畅通晋升、设置技术奖励等方式吸引人才扎根乡土,激活农技推广内生动力。